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要寫摘要嗎
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是要寫摘要的,一般來說在課題結題報告的前面要填寫摘要。寫完摘要后再寫課題結題報告的正文。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小課題研究報告的詳細內容。
結題報告摘要
作文評改對于評價學生的寫作水平、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作文評改中對學生的幫助和指導不如我們預期得那樣大,長期以來學生寫教師改的傳統模式有很多弊端,這種低效乏味的傳統做法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實踐中,作文評改所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創新作文評改方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及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作文評改方式的創新應該從評改主體的創新、評改標準的創新、評改語言的創新及評改過程與方法及模式的創新等方面來實現,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做作文評改的主人,使評改角度更開放,更細化,放大亮點,綜合采用自評、互評、師評、面評、現場評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結題報告正文
一、研究背景,理清現狀
隨著高中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研究也在深入。學生作文的布置、批改、反饋的創新研究越來越受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作業的布置、批改、反饋,對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有不可忽視的巨大促進作用,這一點是被普遍認同的。而高中學生作文是語文作業中最重要的一種,作文評改對于評價學生的寫作水平、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本課題小組問卷調查中發現,教師在作文評改中對學生的幫助和指導不如我們預期得那樣大。學生肯定了老師在自己寫作中的影響和作用,有52.9%的學生認為在評改中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是接受教師寫作指導的受教者。但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評改與指導對學生的幫助卻不是很大,72.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幫助,而僅有23.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評改對自己的寫作幫助很大。看起來,教師針對學生作文所進行的詳細認真的評改,似乎并沒有在大多數學生心中產生深深的共鳴,不能激發大多數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和寫作欲望。。作文教學深陷雜亂費差,低效乏味的泥潭。
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但在教學實踐中,相對于寫作文,作文的評改常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作文評改經常采用的方式是教師就當次習作中共有優點和不足進行單方面地講評,學生被動地聽,當時似有所悟,過后卻沒有很深的印象,也沒有作用于寫作實踐,評改效果不理想; 許多老師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學生的作文精批細改,而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存在著重視“教作”而忽視“教改”。有的教師認為,作文教學就是教學生怎樣作文。學生懂得了怎樣作文,自然就明白怎樣修改。有的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于應付檢查上,又是改正錯別字,又是修改病句,甚至學生作文條理不清楚也給理清了。認為認真批改就行了,有沒有效果,或者效果好不好,不是自己考慮的問題。然而,“學生寫,老師改,寫完改完一邊甩”,學生往往對老師的辛勤勞動不大理睬,無動于衷,上次作文的毛病,下次作文照犯。也有的老師選用典型評講的方式,選出一篇或幾篇優秀作文作為典型,進行深入、細致的批改、分析,為全體學生樹立寫作的典范,但這種方式更多地是一種賞析,沒有對全體學生在本次寫作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及存在問題做出普遍性的梳理總結,從而對寫作的指導意義不明確。
教師對學生的作文從字、詞、句到立意、構思、選材等諸多方面逐一精批細改,然后寫出評語,再給出等級或打出分數,久而久之,教師越改越累,越改越煩,而學生卻養成依賴的習慣。最主要的是學生的寫作水平沒有任何的提高。教學實踐中,作文評改所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查找原因
首先, 未能準確認識“評”與“改”的關系。“評”是對學生作文優劣進行評價并分析原因,是理性認識,“改”是對學生的實踐性操作,是訓練修改能力的過程,是感性體驗,二者密切相關,“改”必須以“評”為理論指導和依據,“評”要通過“改”來體現實踐意義;“評”對“改”具有導向作用,“改”是對“評”的驗證。因此,必須以“評”導“改”,“評”“改”結合。“作文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已成公論。至于“在哪兒改”、“怎么改”、“為什么要改”,這是作文評改所要解決的要害問題。
其次,長期以來學生寫教師改的傳統模式有很多弊端:首先這個信息交流系統是單向封閉式的,其次教師的單方面評價是主觀片面的,再次教師一個人批改全班作文工作量很大效率低下耗時費力,第四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較慢。這種低效乏味的傳統做法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后,作文評改以學生為評改主體,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綜合運用自評、互評與師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改,與學校要求教師對學生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細改”存在矛盾;而且創新作文評改方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及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個過程勢必會占用比較多的時間,致使我們的常規教學進度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緊張的教學任務似乎也難以為創新作文評改方式提供足夠的時間保證。此外,日常教育教學事務繁雜,使得作文批改周期往往較長,在講評時學生可能已經有所遺忘或者對作文評改已經沒有了期待,從而削弱作文評改對寫作的指導作用。
四、對策和建議
作文批改是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做前指導的繼承和深入,是對指導效果和學生習作情況的檢查和評價,也是作后講評的基礎與預備,是更細致更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心理期望的指導。是老師指導,學生訓練的一個過程。
(1)準確認識“評”與“改”的關系,真正實現“教”、“學”理念的更新。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主體意識”貫穿始終,成為作文評改方式創新的核心和根本。我們倡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作文評改中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并掌握自主評改自己或他人文章的基本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教師的負擔。
(2)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找出作文中的問題,準確修改,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教師以學習的態度,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習作,雙方均發揚平等對話,民主交流精神,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3) 多種評改方式綜合運用,給學生極大的發揮和交流的空間,提供更多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讓每個學生發現自己寫作的閃光點,培養自信心,激勵上進,每次練筆中涌現出的優秀習作,可通過在班內朗讀集體點評,教室墻壁展覽,向我校語文組期刊《彩色雨》推薦,編輯本班優秀作品集等豐富多樣,積極有益的形式進行鼓勵,在此過程中培養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多種評改方式綜合運用,盡可能用學生認可并適應的新的評改方式。
(4)在學習前人的有效經驗的同時,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大膽探索作文評改的新思路。鼓勵,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應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還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演示自己的文稿,學習用計算機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魏書生《培養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3、《簡明寫作教程》 (南開大學出版社)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要寫摘要嗎
文章地址:http://www.8n46mna8.cnhttp://www.8n46mna8.cn/anli/keti/24409.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